水輪機導軸瓦和推力瓦的刮研和安裝
2012-05-10作者:葉燕群
(福建省建項縣水電局)
小型水輪機導軸瓦和推力瓦的刮研是小型水電站安裝、撿修中的一項關鍵性工藝。
小型臥式水輪機的軸承大多是無球面結構和推力瓦無抗重螺栓。如圖所示:A為非球面結構;B為無抗重螺栓,推力瓦直接壓在瓦架上、下面主要是針對這種結構形式談談有關刮瓦和安裝的方法、步驟及要求等。
1、準備工具有三角刮刀和雙面油石。刮刀長短可根據自己習慣,一般6-8時為宜,用舊三角挫也可改制而成。如果有條件也可用彈簧鋼打一、兩把平板括刀,用它刮推力瓦更方便些。刮刀的粗磨是在砂輪上進行的,磨時要充分水冷卻,防止刮刀發熱而退火變軟。細磨是在油石上進行的,以磨掉粗磨時留下的極微細凹痕和毛刺,細磨時應加機油(或透平油)冷卻。準備好鉗桌,其高度要適合。顯示劑可用煙墨與透平油調合而成,也可用印紅。清洗劑用無水酒精或苯及汽油。
2、清洗、去銹和去毛刺。刮瓦前對軸承要去銹去毛刺進行清洗。特別是對導軸瓦的組合面和軸承的支承結合面以及推力瓦支承面要進行認真清潔。
3、軸瓦粗刮。首先應把水輪機大軸放平固定好、(水平度≤0.08m/m)即可,防止瓦被刮成錐度形。用三角括刀光將軸瓦整個瓦面輕輕均勻地刨一層,去掉貼附在瓦面上的砂粒和雜質。對深陷入軸承合金里的雜質要挑出來,以免影響刮瓦質量。
清洗好軸頸后,把導軸瓦合抱在軸頸上,打好定位銷釘,鎖緊螺絲,用塞尺測量軸瓦組合面以及瓦和軸頸間的間隙,以確定在組合面加銅皮的厚度(加墊是為了以后檢修)。-般銅墊為雙層,可加墊0.10~0.20mm左右。確定加墊總厚度的原則是:使軸瓦留有0.08~0.20的刮削余量;一方面要保證刮削質量,另一方面又要盡量減少刮瓦工作量。
將剪好的銅皮安放在軸瓦的結合面上,兩塊軸瓦合抱在軸頸上,擰緊固定螺絲,轉動軸瓦,進行研磨。如果不能轉動可拆下軸瓦,分半扣在軸頸上,用手壓緊,沿切線方向來回研磨,待軸瓦與軸頸之間有間隙時再合抱研磨。研磨后瓦面Z高處將顯出黑亮,較高處黑而不亮,用刮刀把黑亮處削掉。亮黑點不明顯時,在軸頸上涂上一層顯示劑再磨。循環往復地研磨,刮削,直至瓦面與軸頸接觸和間隙都滿足要求。一般來講,這時整個瓦面都要有接觸,但接觸點不要求太多;其間隙已開始接近要求,還有
0.0 3-0.05mm的刮削余量。飛輪兩邊的軸瓦分別進行刮削。
4、推力瓦的刮削。因為往往推力瓦在運輸和保存當中被刮碰,瓦面上會有毛刺等,所以首先將金相砂紙緊貼在鏡板上,推力瓦放在砂紙上來回推磨數次。推磨時應保持瓦面與鏡板的平行,每塊瓦推磨次數及輕重一樣,否則推力沉厚薄相差很大,增加刮瓦工作量。
將鏡板和瓦面揩試干凈,把推力瓦壓在鏡板上按照瓦同鏡板回轉方向來回推磨十余次,取下推力瓦進行刮削。待全部瓦面與鏡板基本上良好接觸后,就可進行軸承的裝配工作了。
5、軸承裝配和細刮。首先把清掃好后的軸承座就位(在基礎架上,軸承座固定螺絲可串上但不要擰緊),下軸瓦放入軸承座內,把大軸輕輕地吊入軸瓦內,通過測量軸瓦間隙,調整軸承座,使飛輪兩旁的軸瓦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俯視:一般誤差≤2絲),前后位置適當(軸承座高低差較大時要加墊處理),然后鎖緊軸承座固定螺絲。
人力轉動飛輪數圈,取下軸瓦檢查軸瓦接觸點分布情況。當整個瓦面都有較好接觸,軸瓦間隙基本達到要求時(其間隙按圖紙要求。沒有標明時取軸頸直徑的0.1~0.2%,可進行刮花工作,用三角刮刀將大點刮碎,密點刮稀;刀花一般是條形的,其作用是便于透平油的貯存和循環。Z后要求是在下軸瓦中心60°~70°夾角內布滿接觸點,每平方厘米2-3點為合適,不宜過多或過少。
用白布將推力瓦擦干凈就位后,導軸瓦上加一點潤滑油,轉動飛輪,并且加一軸向推力,按其實際位置使推力瓦與鏡板研磨。每塊瓦做好標記(有測溫孔和靠組合面推力瓦的位置是固定不變的),檢查瓦面,把有接觸的瓦再刮削,且瓦背面柱銷用砂布均勻地磨低(磨低多少,要用內徑千分卡或游標卡尺測量,與較薄瓦相比較),其目的,一方面使瓦面與鏡板更好接觸,另一方面使“厚”的推力瓦變薄。Z后要求8塊推力瓦在實際位置上都有良好接觸。一般來說,臥式小型水輪機推力瓦較小,負載也不大,故瓦面可以不刮花。
6、精刮。待整個軸承安裝就位,且混凝土硬結后,加軸向推力進行盤車,根據軸瓦和推力瓦實際接觸情況進行修刮,以滿足圖紙和規范的要求。
Z后在軸瓦合縫兩側或單側(送油側)開縱向油溝,但兩端需留有不少于8毫米的封頭,以免潤滑油從兩端流失掉。推為瓦進油進一般括低0.5毫米,寬度在6~8毫米左右。經精刮后,軸瓦和推力瓦才算Z后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