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原因分析及處理
2016-08-19安正鋒
(大唐甘肅景泰發電廠)
【摘 要】我國煤炭資源豐富,因而我國主要的發電形式就是火力發電。660MW超臨界汽輪機是火力發電的主要設備,而軸瓦又是汽輪機的重要組成零部件之一,所以在火力發電廠中汽輪機的軸瓦如果損壞,不但會影響發電,還有可能造成重大的設備損壞安全事故。分析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的損壞原因,并及時進行處理,對火力發電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火力發電;660MW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原因;及時處理
1 前言
660MW超臨界汽輪機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設備,該設備比亞臨界機組的熱效率更高,對環境的污染更小,具有更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因而在我國的火力發電廠中被廣泛推行使用。但是,由于我國使用660MW超臨界汽輪機的年限較短,使用中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軸瓦損壞的現象頻繁發生,不僅影響正常的發電工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引發機組的安全隱患,造成人員傷亡。為規避這類惡性事故的產生,很有必要找出汽輪機軸瓦的損壞原因,且針對各類原因提出處理方案。
2 軸承的工作原理及其影響因素
以潤滑理論為依據,對于動壓滑動軸承而言,若軸承承受的負載太重,軸承油膜較易破損,從而造成軸承和軸頸之間部分地方出現干摩擦,使得軸瓦溫度驟升;而如果軸承負重較輕,油膜相對較厚,就容易出現因失穩產生的油膜振蕩。為了確保軸瓦溫度既不會過高也不會出現油膜振蕩的現象,就要保證油膜適宜,既不薄也不厚。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研究軸承負載和油膜厚薄兩者間的參數設置,也就是平時監測的軸承溫度與振動反應油膜的厚度情況。會對油膜工作狀態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1)軸承承重負載不均衡。軸封密封不嚴出現漏汽引發軸承座標高的變化,轉子受到很大向下的力、轉速高于被允許的值,較大的軸振動,轉子中心偏差、軸承揚度與溫度發生變化等,這些都會引起軸承負載量不均衡。
(2)軸承球面的自動調整能力變差[1]。軸承間隙太大或太小,軸承底座加墊片的太多,可傾瓦墊塊的方向裝反進而限制活動范圍,軸承緊力較大,軸承安裝偏斜,軸承和軸頸揚度不統一等,都會使軸承球面的自動調整能力變弱。
(3)使用油質差的軸承潤滑油。潤滑油質量的好壞會對汽輪機運行的安全性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潤滑油主要是為了減少軸承摩擦損失、潤滑軸承、冷卻軸承,潤滑油黏度不符、回油不暢、斷油、油流量太大或太小、油溫太高或太低,油質不好或惡化,當中潤滑油壓力太高或太低,而油質變差的主要是因為雜質進入到潤滑油中,油膜壓力降低,頂軸油管的逆止閥沒有關緊,軸承或油流中有雜物或氣體存在等,均會使軸承溫度驟升,導致軸徑拉傷和軸承損壞。
(4)軸承鎢金澆鑄質量不過關。澆鑄質量不合格,當出現溫度升高或承受動載荷時,會加劇結合不牢固,脫胎現象加重。
3 以某發電公司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為例
3.1情況說明
某發電廠一期工程2*660MW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從投產以來1號機組的1號軸瓦低速搟瓦事故頻發,2號機組2號軸瓦滑停時,發現瓦溫在低轉速波動現象,開機時又有低轉速搟瓦現象。2臺機組運行時共出現十次低速碾瓦現象,七次出現在機組惰走階段且均為1號機,三次出現在機組開啟階段,其中1號機發生兩次,2號機發生1次。
3.2原因分析
(1)軸瓦負荷分配不均衡。某發電廠的兩臺汽輪機均為制造公司引進日立技術生產出來的,軸瓦為制造公司生產。機組帶負荷啟動時2號軸瓦的負荷增加,會有超1號軸瓦的情況發生。1、2號汽輪機的軸瓦為上下3塊的可傾瓦,但實際運行時Z底部的1塊瓦塊承受了所有負荷,因而低轉速時,再加上瀕臨油膜失衡點,極易出現搟瓦現象。發電廠認為軸瓦設計不合理,制造公司則認為啟動時軸封過高的溫度引起軸頸變大,導致軸瓦間隙變小。
處理此事故時應考慮將1號軸瓦的負荷量進行調整,將2號軸瓦的高度抬高0.2mm,發現啟動時2號軸瓦溫度正常。當轉速達到40至60r/min時,汽輪機停機,2號軸瓦溫度升高3至4℃,此現象可能是因為油膜處于失衡臨界點,轉子沖擊軸瓦導致,如果加頂軸油,則在啟動、停機時2號軸瓦負荷小,起不到明顯作用,還會對其他軸瓦頂軸壓力造成影響,故而未實施。
(2)轉子軸頂膨脹導致軸承無力承載進而引發磨損。機組惰走的過程中,軸封內氣壓降低,但高排轉子的溫度會達到310℃左右,此時軸封蒸汽起不到相應的冷卻轉子作用,熱量便會導熱至軸頸處,使軸頸溫度升高,軸承難以形成油膜,無法承重,油膜就會破裂,導致碾瓦現象的發生。當機組常規運行時,盡管軸封的溫度仍是310℃左右,但過快的轉速會使潤滑油對軸頸的冷卻增強,軸承溫度正常,因而機組能夠正常運行。
3.3故障處理措施
(1)設置合理的軸承負載,優化軸瓦設計。對于有問題的軸承,更換其上下6個瓦塊,同時加深上半部分3個瓦塊的油槽深度,使過油量增多。對于機組空負荷定速到達3000r/min時,高排汽缸的溫度會高至410至430℃,把下半部分瓦塊的Z低點選作基準,將加工圓心上調,增加曲率,使低轉速狀態下油膜容易形成;開頂軸油口,將1頂軸油管道接入頂軸油站,并加上溢流閥、調節閥、逆止閥和壓力表等,兩側瓦塊加工溫度測點孔[2]。
鑒于軸瓦內部油壓下降,是由軸瓦油擋磨損,導致大量漏油造成低轉速情況下無法形成油膜,針對此問題采取減少回油孔直徑的方法來加大1號瓦腔室的油壓,還能對回油溫度進行監測;同時,以機組發生低速搟瓦現象的位置為依據,找出負荷過載位置,將負荷較低的軸瓦標高提升,又或者把負荷較大的軸瓦位置降低,使軸系負荷均衡,減少軸瓦的損壞。
(2)優化機組運行方式。為確保潤滑油不被雜質污染,使其清潔度能夠達到NAS6級,因而開啟運行機組前應該打油循。開啟1號機組時,高中壓缸軸封的送汽溫度設定為180至200℃,壓力保持0.13MPa(a),轉速達到1500r/min時,應將高中壓軸封送汽的溫度調節到200至260℃。當機組停機時,也應將溫度維持在200至260℃和0.13MPa(a)的壓力下,保證軸封系統正常運行。
當1號汽輪機啟動且處于0至1500r/min的轉速時,保證潤滑油的溫度在30至35℃,使潤滑油能建立油膜;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時,控制溫度保持在45℃,確保油膜不會變厚,瓦溫不會過高。
把1號汽輪機的速度提升率設定在70r/min,追蹤1、2號軸瓦的瓦溫和進油壓力,轉速達到400/min時,在確保瓦溫正常的情況下繼續升速。
2號汽輪機停機,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將進油溫度保持在45℃,高中壓軸封送汽溫度設定在200至260℃,轉速降到0至1500r/min時,油溫30至35℃,保證能在低轉速時形成油膜,高中壓軸封送汽溫度則維持在180至200℃。
2號汽輪機停機,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設定潤滑油進油溫度在45℃,當轉速降至0至1500r/min,則進油溫度為30至35℃。
當1號汽輪機沖轉、2號機惰走情況下,工作人員必須密切關注各軸瓦的溫度。如果1號汽輪機在沖轉時出現軸瓦溫度升高,則進行打閘處理;如果2號汽輪機在惰走時出現500r/min的轉速時,則采取開直流油泵的措施來提高油壓。
4 總結
軸瓦損壞的原因復雜多樣,我們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快找出解決方案,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姜小龍.超超臨界機組軸承失效分析[J].機電工程技術,2013(04).
[2]林西奎,許東海,李祥苓,徐偉,劉運城.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原因分析及處理[J].電力建設,2011(5).
1 前言
660MW超臨界汽輪機作為火力發電的主要設備,該設備比亞臨界機組的熱效率更高,對環境的污染更小,具有更好的節能減排效果,因而在我國的火力發電廠中被廣泛推行使用。但是,由于我國使用660MW超臨界汽輪機的年限較短,使用中操作不當等原因造成軸瓦損壞的現象頻繁發生,不僅影響正常的發電工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會引發機組的安全隱患,造成人員傷亡。為規避這類惡性事故的產生,很有必要找出汽輪機軸瓦的損壞原因,且針對各類原因提出處理方案。
2 軸承的工作原理及其影響因素
以潤滑理論為依據,對于動壓滑動軸承而言,若軸承承受的負載太重,軸承油膜較易破損,從而造成軸承和軸頸之間部分地方出現干摩擦,使得軸瓦溫度驟升;而如果軸承負重較輕,油膜相對較厚,就容易出現因失穩產生的油膜振蕩。為了確保軸瓦溫度既不會過高也不會出現油膜振蕩的現象,就要保證油膜適宜,既不薄也不厚。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研究軸承負載和油膜厚薄兩者間的參數設置,也就是平時監測的軸承溫度與振動反應油膜的厚度情況。會對油膜工作狀態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1)軸承承重負載不均衡。軸封密封不嚴出現漏汽引發軸承座標高的變化,轉子受到很大向下的力、轉速高于被允許的值,較大的軸振動,轉子中心偏差、軸承揚度與溫度發生變化等,這些都會引起軸承負載量不均衡。
(2)軸承球面的自動調整能力變差[1]。軸承間隙太大或太小,軸承底座加墊片的太多,可傾瓦墊塊的方向裝反進而限制活動范圍,軸承緊力較大,軸承安裝偏斜,軸承和軸頸揚度不統一等,都會使軸承球面的自動調整能力變弱。
(3)使用油質差的軸承潤滑油。潤滑油質量的好壞會對汽輪機運行的安全性產生直接影響。因為潤滑油主要是為了減少軸承摩擦損失、潤滑軸承、冷卻軸承,潤滑油黏度不符、回油不暢、斷油、油流量太大或太小、油溫太高或太低,油質不好或惡化,當中潤滑油壓力太高或太低,而油質變差的主要是因為雜質進入到潤滑油中,油膜壓力降低,頂軸油管的逆止閥沒有關緊,軸承或油流中有雜物或氣體存在等,均會使軸承溫度驟升,導致軸徑拉傷和軸承損壞。
(4)軸承鎢金澆鑄質量不過關。澆鑄質量不合格,當出現溫度升高或承受動載荷時,會加劇結合不牢固,脫胎現象加重。
3 以某發電公司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為例
3.1情況說明
某發電廠一期工程2*660MW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從投產以來1號機組的1號軸瓦低速搟瓦事故頻發,2號機組2號軸瓦滑停時,發現瓦溫在低轉速波動現象,開機時又有低轉速搟瓦現象。2臺機組運行時共出現十次低速碾瓦現象,七次出現在機組惰走階段且均為1號機,三次出現在機組開啟階段,其中1號機發生兩次,2號機發生1次。
3.2原因分析
(1)軸瓦負荷分配不均衡。某發電廠的兩臺汽輪機均為制造公司引進日立技術生產出來的,軸瓦為制造公司生產。機組帶負荷啟動時2號軸瓦的負荷增加,會有超1號軸瓦的情況發生。1、2號汽輪機的軸瓦為上下3塊的可傾瓦,但實際運行時Z底部的1塊瓦塊承受了所有負荷,因而低轉速時,再加上瀕臨油膜失衡點,極易出現搟瓦現象。發電廠認為軸瓦設計不合理,制造公司則認為啟動時軸封過高的溫度引起軸頸變大,導致軸瓦間隙變小。
處理此事故時應考慮將1號軸瓦的負荷量進行調整,將2號軸瓦的高度抬高0.2mm,發現啟動時2號軸瓦溫度正常。當轉速達到40至60r/min時,汽輪機停機,2號軸瓦溫度升高3至4℃,此現象可能是因為油膜處于失衡臨界點,轉子沖擊軸瓦導致,如果加頂軸油,則在啟動、停機時2號軸瓦負荷小,起不到明顯作用,還會對其他軸瓦頂軸壓力造成影響,故而未實施。
(2)轉子軸頂膨脹導致軸承無力承載進而引發磨損。機組惰走的過程中,軸封內氣壓降低,但高排轉子的溫度會達到310℃左右,此時軸封蒸汽起不到相應的冷卻轉子作用,熱量便會導熱至軸頸處,使軸頸溫度升高,軸承難以形成油膜,無法承重,油膜就會破裂,導致碾瓦現象的發生。當機組常規運行時,盡管軸封的溫度仍是310℃左右,但過快的轉速會使潤滑油對軸頸的冷卻增強,軸承溫度正常,因而機組能夠正常運行。
3.3故障處理措施
(1)設置合理的軸承負載,優化軸瓦設計。對于有問題的軸承,更換其上下6個瓦塊,同時加深上半部分3個瓦塊的油槽深度,使過油量增多。對于機組空負荷定速到達3000r/min時,高排汽缸的溫度會高至410至430℃,把下半部分瓦塊的Z低點選作基準,將加工圓心上調,增加曲率,使低轉速狀態下油膜容易形成;開頂軸油口,將1頂軸油管道接入頂軸油站,并加上溢流閥、調節閥、逆止閥和壓力表等,兩側瓦塊加工溫度測點孔[2]。
鑒于軸瓦內部油壓下降,是由軸瓦油擋磨損,導致大量漏油造成低轉速情況下無法形成油膜,針對此問題采取減少回油孔直徑的方法來加大1號瓦腔室的油壓,還能對回油溫度進行監測;同時,以機組發生低速搟瓦現象的位置為依據,找出負荷過載位置,將負荷較低的軸瓦標高提升,又或者把負荷較大的軸瓦位置降低,使軸系負荷均衡,減少軸瓦的損壞。
(2)優化機組運行方式。為確保潤滑油不被雜質污染,使其清潔度能夠達到NAS6級,因而開啟運行機組前應該打油循。開啟1號機組時,高中壓缸軸封的送汽溫度設定為180至200℃,壓力保持0.13MPa(a),轉速達到1500r/min時,應將高中壓軸封送汽的溫度調節到200至260℃。當機組停機時,也應將溫度維持在200至260℃和0.13MPa(a)的壓力下,保證軸封系統正常運行。
當1號汽輪機啟動且處于0至1500r/min的轉速時,保證潤滑油的溫度在30至35℃,使潤滑油能建立油膜;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時,控制溫度保持在45℃,確保油膜不會變厚,瓦溫不會過高。
把1號汽輪機的速度提升率設定在70r/min,追蹤1、2號軸瓦的瓦溫和進油壓力,轉速達到400/min時,在確保瓦溫正常的情況下繼續升速。
2號汽輪機停機,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將進油溫度保持在45℃,高中壓軸封送汽溫度設定在200至260℃,轉速降到0至1500r/min時,油溫30至35℃,保證能在低轉速時形成油膜,高中壓軸封送汽溫度則維持在180至200℃。
2號汽輪機停機,轉速達到1500至3000r/min,設定潤滑油進油溫度在45℃,當轉速降至0至1500r/min,則進油溫度為30至35℃。
當1號汽輪機沖轉、2號機惰走情況下,工作人員必須密切關注各軸瓦的溫度。如果1號汽輪機在沖轉時出現軸瓦溫度升高,則進行打閘處理;如果2號汽輪機在惰走時出現500r/min的轉速時,則采取開直流油泵的措施來提高油壓。
4 總結
軸瓦損壞的原因復雜多樣,我們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快找出解決方案,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姜小龍.超超臨界機組軸承失效分析[J].機電工程技術,2013(04).
[2]林西奎,許東海,李祥苓,徐偉,劉運城.660MW超超臨界汽輪機軸瓦損壞原因分析及處理[J].電力建設,2011(5).
來源:《華東科技:學術版》2015年第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