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輔機設備常見潤滑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
2016-09-20陳榮波
(湛江電力有限公司)
【摘 要】鍋爐車間設備潤滑管理是鍋爐輔機設備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生產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若鍋爐輔機設備經常出現轉動設備潤滑故障,則會影響到正常生產活動順利開展,進而影響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摩擦是客觀存在在設備轉動中,只有做好轉動設備潤滑維護工作,才能保持設備良好潤滑狀態,進而保證生產活動持續開展,進而為企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就鍋爐輔機設備常見故障及防范措施展開探究。
【關鍵詞】鍋爐輔機;設備;潤滑故障;防范措施
鍋爐輔機設備潤滑通常指排粉風機、球磨機、引風機、送風機等設備的潤滑。這些設備均是鍋爐車間中重要設備。鍋爐輔機設備潤滑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設備的使用壽命的長短,同時也將影響著設備維修成本高低。因此,只有加強鍋爐輔機設備潤滑油的管理工作才可以降低設備維修花費的物力與人力,提高產值,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鍋爐輔機設備潤滑故障通常與設備運動件的磨損相關,而導致磨損故障的原因是潤滑失效。因此應重點探究潤滑失效原因,尋找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潤滑故障,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1 鍋爐輔機設備常見潤滑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
1.1供油泵故障
在鍋爐輔機設備容易因潤滑油泵故障停止運行,特別是在設備沒有配置相應的油泵故障保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嚴重的設備損壞惡劣事故。供油泵中常見的故障及方法措施:(1)壓力不足。由于供油泵電動機功率與齒輪泵不相符、濾油器堵塞、油溫過高、齒體泄漏或有裂紋、溢流閥壓力調整不合理、油液黏度過大及齒輪泵徑向與軸向間隙較大(尤其是端面間隙影響)等因素影響,導致供油泵壓力不足。為了防止出現上述問題,應做到:選用匹配功率電動機;定期清理濾油器;配置冷卻裝置;使用紙墊在泵體與泵蓋之間以防止泄露,若有裂紋出現則應及時更換泵體;重調壓力或更換溢流閥;根據設備運行需要選擇適合粘度等級的潤滑油;更換泵體。(2)油液泄漏。油液泄漏主要是因為軸密封面劃傷、油封骨架彈簧脫落及密封圈與泵蓋配合不嚴密等所致,因此需要采取重新研磨密封面、更換密封件、合理調整密封圈與泵蓋間隙等防范措施解決。(3)油泵運轉不正常。若油泵出現泵與電動機聯軸器同心度不符、泵體軸向和徑向間隙小、泵中存在雜質、蓋板與軸同心度不夠、滾針轉動受阻及壓力閥失靈等狀況則會導致其運轉不正常。為防止以上問題出現,應做到以下措施:合理調整泵軸和電動機聯軸器的同心度,范圍應在0.01mm以內;根據設備運轉速度需要調整適合的軸向或徑向間隙;通過將機油過濾將其污染物去除;要使蓋板與軸同心度相同應將蓋板更換掉;更換活動滾針軸承、彈簧;將閥體小孔內的污染物清理干凈。(4)振動噪聲較大。由泵體和泵蓋非垂直密封、兩齒輪軸線不平行或齒輪出現誤差、油泵軸和電動機不同心、泵體與泵蓋雙側因沒有予以紙墊而致使出現的硬物沖擊、濾油器轉速過高或出現堵塞、旋轉時有空氣滲入、齒輪泵進油管直徑過小等原因導致振動噪聲大。為了減少振動噪聲應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保證研磨泵蓋與泵體平行度在0.05mm內;通過更換高精度的齒輪以保持兩齒輪軸平行;合理調整泵體與電動機的同心軸度,確保誤差范圍低于0.01mm;在泵體與泵蓋間加紙墊;降低濾油器轉速或清理濾油器;更換直徑較大的進油管。
1.2潤滑油溫度過高導致故障
潤滑油因油溫過高導致齒輪或軸承出現問題,具體問題如下:(1)加速油封的老化和變質,導致設備發生漏油;(2)齒輪油變質。齒輪油氧化速度隨著油溫每增加10℃(當油溫超過65℃時)便增加一倍,不僅引發酸化變質,還是得軸承潤滑油道受積炭阻塞,嚴重減少設備使用壽命;(3)導致油膜難以形成,進而提高設備的受損程度。因此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管理責任制,加強潤滑油的管理,并強化對潤滑油的監測,確保潤滑油質量與油量;(2)采購設備時應選擇信譽良好且有品質保障的供應商;(3)合理選用潤滑油,根據設備使用環境、運轉溫度及運轉負荷等情況選擇合理的潤滑油;(4)設備操作人員和養護人員應隨時注意觀察設備、軸承等溫度變化,一旦發生異常升溫,應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同時應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及設備操作水平。
1.3管道漏油導致故障
管道一旦漏油,將會造成能源損失,還會污染環境,更為甚者,將會使得設備少油、斷油,增加齒輪嚙合面、軸承等磨損,引發軸承燒損等事故。發生漏油主要原因包括:非正常因素導致油壓飆高,進而使得回油不通暢而發生跑油;骨架油封失效,骨架油封主要用于隔離傳動部件中需潤滑部件與出力部件,以防出現潤滑油滲漏。但骨架油封因長期處于轉動摩擦狀態,加之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使得其逐漸硬化和發生磨損,進而失去密封作用,一旦骨架油封失效則會發生漏油。若未能及時處理漏油則會導致軸承因缺油而發生燒毀事故;油管存在質量問題或檢修工藝不合格等都會導致潤滑油滲漏,并隨著運行逐漸擴大滲漏點,進而加劇漏油。為了防止以上問題,應加強檢修工藝及巡檢力度工作,及時發現滲漏點并采取措施處理,將安全隱患杜絕于萌芽狀態;檢修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與更換骨架油封,同時應重視相關熱工設備、電氣設備等,嚴格遵守檢修質量標準及工藝要求進行檢修。
1.4系統堵塞導致故障
在日常運行與維護工作,常常出現雜物堵塞油管,如棉紗頭、焊渣、泥砂等,導致潤滑點出現少油或無油現象,進而發生過熱磨損。由于日常對潤滑管理較為松懈,導致管路焊接酸洗不規范或加油換油過程中弄臟容器,使得雜物進入油管形成堵塞。因此,應加強日常運行與維護工作,保證系統運行暢通。系統投入循環后,應做好相關檢測工作,包括來油、回油的溫度、各閥門和過濾器等出入口溫度等方面內容,以便及時發現溫度變化異常,隨時掌握系統堵塞情況;油系統安裝與檢修后應徹底清掃整個系統,避免雜物進入油管而發生堵塞,同時還應進行系統的強度試驗,檢驗系統有無出現破裂或滲漏現象,以便及時更換或修理。當系統檢修完畢后,應檢查每個供油點的來油情況和清潔程度,直至來油清潔和順暢后方可正式連接接頭;油管道鋪設過程中,應在其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礎上使用火焰加熱或爆管工具冷彎,且應需注意預防金屬過熱或暴扁。當油管因長度不夠需要接長時,應通過套管或安裝活接頭等方式加長,以防止融化的金屬或焊渣堵塞管道。
1.5潤滑油品質不合格導致故障
潤滑油品質不合格通常因為水分滲入和雜質過多兩種原因。水分滲入會損壞潤滑油中大部分添加劑,導致其發生水解、乳化、凝聚、分離沉降等反應,使得油品質變質,進而致使潤滑油失效;金屬殘渣和粉塵過多也會影響油質。在油系統檢修或基建過程中,會存在部分難以徹底去除的殘存物質,如金屬銹蝕物、焊渣等,這些殘存物質會催化油發生劣化反應,進而導致潤滑油變質而失效。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重視相關指標監測,以保證潤滑油的良好品質,需要監測的指標包括閃點、機械雜質、水分、抗乳化性能、粘度及酸值等。
2 結語
綜上所述,火力發電廠鍋爐輔機設備的運行水平高低與鍋爐效率及機組負荷有著直接關系。通常鍋爐輔機設備發生潤滑故障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應重視鍋爐輔機設備潤滑質量管理工作,以降低設備維修費用,提高設備運行安全性能與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劉君.淺談鍋爐輔機設備中常見潤滑故障成因及檢修預防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3(12).
[2]文春鴻.火力發電廠鍋爐輔機振動、溫度超標解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11).
[3]劉書義.火力發電廠輔機設備狀態檢修實施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06).
鍋爐輔機設備潤滑通常指排粉風機、球磨機、引風機、送風機等設備的潤滑。這些設備均是鍋爐車間中重要設備。鍋爐輔機設備潤滑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設備的使用壽命的長短,同時也將影響著設備維修成本高低。因此,只有加強鍋爐輔機設備潤滑油的管理工作才可以降低設備維修花費的物力與人力,提高產值,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鍋爐輔機設備潤滑故障通常與設備運動件的磨損相關,而導致磨損故障的原因是潤滑失效。因此應重點探究潤滑失效原因,尋找積極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避免潤滑故障,提高設備的使用壽命。
1 鍋爐輔機設備常見潤滑故障及防范措施分析
1.1供油泵故障
在鍋爐輔機設備容易因潤滑油泵故障停止運行,特別是在設備沒有配置相應的油泵故障保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嚴重的設備損壞惡劣事故。供油泵中常見的故障及方法措施:(1)壓力不足。由于供油泵電動機功率與齒輪泵不相符、濾油器堵塞、油溫過高、齒體泄漏或有裂紋、溢流閥壓力調整不合理、油液黏度過大及齒輪泵徑向與軸向間隙較大(尤其是端面間隙影響)等因素影響,導致供油泵壓力不足。為了防止出現上述問題,應做到:選用匹配功率電動機;定期清理濾油器;配置冷卻裝置;使用紙墊在泵體與泵蓋之間以防止泄露,若有裂紋出現則應及時更換泵體;重調壓力或更換溢流閥;根據設備運行需要選擇適合粘度等級的潤滑油;更換泵體。(2)油液泄漏。油液泄漏主要是因為軸密封面劃傷、油封骨架彈簧脫落及密封圈與泵蓋配合不嚴密等所致,因此需要采取重新研磨密封面、更換密封件、合理調整密封圈與泵蓋間隙等防范措施解決。(3)油泵運轉不正常。若油泵出現泵與電動機聯軸器同心度不符、泵體軸向和徑向間隙小、泵中存在雜質、蓋板與軸同心度不夠、滾針轉動受阻及壓力閥失靈等狀況則會導致其運轉不正常。為防止以上問題出現,應做到以下措施:合理調整泵軸和電動機聯軸器的同心度,范圍應在0.01mm以內;根據設備運轉速度需要調整適合的軸向或徑向間隙;通過將機油過濾將其污染物去除;要使蓋板與軸同心度相同應將蓋板更換掉;更換活動滾針軸承、彈簧;將閥體小孔內的污染物清理干凈。(4)振動噪聲較大。由泵體和泵蓋非垂直密封、兩齒輪軸線不平行或齒輪出現誤差、油泵軸和電動機不同心、泵體與泵蓋雙側因沒有予以紙墊而致使出現的硬物沖擊、濾油器轉速過高或出現堵塞、旋轉時有空氣滲入、齒輪泵進油管直徑過小等原因導致振動噪聲大。為了減少振動噪聲應采取以下防范措施:保證研磨泵蓋與泵體平行度在0.05mm內;通過更換高精度的齒輪以保持兩齒輪軸平行;合理調整泵體與電動機的同心軸度,確保誤差范圍低于0.01mm;在泵體與泵蓋間加紙墊;降低濾油器轉速或清理濾油器;更換直徑較大的進油管。
1.2潤滑油溫度過高導致故障
潤滑油因油溫過高導致齒輪或軸承出現問題,具體問題如下:(1)加速油封的老化和變質,導致設備發生漏油;(2)齒輪油變質。齒輪油氧化速度隨著油溫每增加10℃(當油溫超過65℃時)便增加一倍,不僅引發酸化變質,還是得軸承潤滑油道受積炭阻塞,嚴重減少設備使用壽命;(3)導致油膜難以形成,進而提高設備的受損程度。因此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管理責任制,加強潤滑油的管理,并強化對潤滑油的監測,確保潤滑油質量與油量;(2)采購設備時應選擇信譽良好且有品質保障的供應商;(3)合理選用潤滑油,根據設備使用環境、運轉溫度及運轉負荷等情況選擇合理的潤滑油;(4)設備操作人員和養護人員應隨時注意觀察設備、軸承等溫度變化,一旦發生異常升溫,應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處理。同時應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與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及設備操作水平。
1.3管道漏油導致故障
管道一旦漏油,將會造成能源損失,還會污染環境,更為甚者,將會使得設備少油、斷油,增加齒輪嚙合面、軸承等磨損,引發軸承燒損等事故。發生漏油主要原因包括:非正常因素導致油壓飆高,進而使得回油不通暢而發生跑油;骨架油封失效,骨架油封主要用于隔離傳動部件中需潤滑部件與出力部件,以防出現潤滑油滲漏。但骨架油封因長期處于轉動摩擦狀態,加之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使得其逐漸硬化和發生磨損,進而失去密封作用,一旦骨架油封失效則會發生漏油。若未能及時處理漏油則會導致軸承因缺油而發生燒毀事故;油管存在質量問題或檢修工藝不合格等都會導致潤滑油滲漏,并隨著運行逐漸擴大滲漏點,進而加劇漏油。為了防止以上問題,應加強檢修工藝及巡檢力度工作,及時發現滲漏點并采取措施處理,將安全隱患杜絕于萌芽狀態;檢修過程中應定期檢查與更換骨架油封,同時應重視相關熱工設備、電氣設備等,嚴格遵守檢修質量標準及工藝要求進行檢修。
1.4系統堵塞導致故障
在日常運行與維護工作,常常出現雜物堵塞油管,如棉紗頭、焊渣、泥砂等,導致潤滑點出現少油或無油現象,進而發生過熱磨損。由于日常對潤滑管理較為松懈,導致管路焊接酸洗不規范或加油換油過程中弄臟容器,使得雜物進入油管形成堵塞。因此,應加強日常運行與維護工作,保證系統運行暢通。系統投入循環后,應做好相關檢測工作,包括來油、回油的溫度、各閥門和過濾器等出入口溫度等方面內容,以便及時發現溫度變化異常,隨時掌握系統堵塞情況;油系統安裝與檢修后應徹底清掃整個系統,避免雜物進入油管而發生堵塞,同時還應進行系統的強度試驗,檢驗系統有無出現破裂或滲漏現象,以便及時更換或修理。當系統檢修完畢后,應檢查每個供油點的來油情況和清潔程度,直至來油清潔和順暢后方可正式連接接頭;油管道鋪設過程中,應在其符合使用要求的基礎上使用火焰加熱或爆管工具冷彎,且應需注意預防金屬過熱或暴扁。當油管因長度不夠需要接長時,應通過套管或安裝活接頭等方式加長,以防止融化的金屬或焊渣堵塞管道。
1.5潤滑油品質不合格導致故障
潤滑油品質不合格通常因為水分滲入和雜質過多兩種原因。水分滲入會損壞潤滑油中大部分添加劑,導致其發生水解、乳化、凝聚、分離沉降等反應,使得油品質變質,進而致使潤滑油失效;金屬殘渣和粉塵過多也會影響油質。在油系統檢修或基建過程中,會存在部分難以徹底去除的殘存物質,如金屬銹蝕物、焊渣等,這些殘存物質會催化油發生劣化反應,進而導致潤滑油變質而失效。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重視相關指標監測,以保證潤滑油的良好品質,需要監測的指標包括閃點、機械雜質、水分、抗乳化性能、粘度及酸值等。
2 結語
綜上所述,火力發電廠鍋爐輔機設備的運行水平高低與鍋爐效率及機組負荷有著直接關系。通常鍋爐輔機設備發生潤滑故障會直接影響到設備的使用壽命。因此,應重視鍋爐輔機設備潤滑質量管理工作,以降低設備維修費用,提高設備運行安全性能與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劉君.淺談鍋爐輔機設備中常見潤滑故障成因及檢修預防對策[J].科技創業家.2013(12).
[2]文春鴻.火力發電廠鍋爐輔機振動、溫度超標解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11).
[3]劉書義.火力發電廠輔機設備狀態檢修實施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06).
來源:《華東科技:學術版》2015年第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