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英寸泥漿泵雙密封技術及其應用
2012-02-24黃河下游防洪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雖然小浪底水庫建成發揮重要的作用,但黃河下游防洪仍然相當艱巨。堤防是防洪的主要屏障,機淤固堤是加固堤防的主要方法,并且在同樣防洪效益的情況下,是一項投資比較省的措施。目前,機淤固堤主要途徑是大小泵加固,機淤施工采用的小泵均為6英寸(6PNL—265型)泵,通常一臺10EPN主泵由5大套6英寸小泵相配套,因此,6英寸小泵是機淤施工集漿的主要機械。改進前的6英寸泥漿泵軸承容易損壞,導致停工,增加配件購置及維修費用。為改善泥漿泵軸承密封,研制了泥漿泵雙密封技術。
二、成果的研發經過
?。ㄒ唬╇p密封技術構思
軸承是泥漿泵運轉的主要部件,油封是阻止水和泥漿進入軸承部位的主要屏障。過去6英寸泥漿泵軸承是靠8個油封來保護軸承的,通常安裝好一次油封,軸承可連續工作13-14天,即累計工作130-140個小時后,油封軸套同時磨損,油封串水,軸承報廢,這樣不僅造成停工,而且增加配件購置及維修費用,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組織人員擬定出改變油封結構,改變軸承環境的設想,從而構思出了雙密封技術。
?。ǘ┠酀{泵雙密封原理
改進前,6英寸泥漿泵下泵頭為喇叭型整體式結構,葉輪與葉輪背后的軸承僅有10CM的距離,中間設計的軸項密封裝置是普通骨架油封,它是靠8個油封保護軸承的。當電機以1450轉/分高速旋轉時,油封不動,軸套與軸高速旋轉,所以軸套與油封磨損很快,6英寸泥漿泵揚程15米,葉輪背部為高壓區,在負載情況下,8個骨架油封要在0.2PMA-0.3PMA壓力的情況下運轉,承受著強大的磨擦,隨著油封軸套磨損間隙增大,泥漿受泵壓的影響越過油封串入軸承筒,導致雙軸承破壞,造成停工,增加維修和配件購置費用。
改進后,6英寸泥漿泵下泵頭為直筒型組合式,下泵頭內只有普通骨架油封裝置改進為兩個分體式密封倉,這樣不僅增大了葉輪與軸承距離,而且軸承有兩道保護防線,道采取填料密封,第二道采用機械密封,在施工時,當道填料磨損串漿時,施工人員可采取緊壓料蓋辦法或干脆更換填料措施解決,泥漿很難跨越第二道屏障串入軸承,從而克服了改進前設備的缺點。
三、項目的主要創新點
(一)下泵頭內部密封結構改進
原來下泵頭內只有油封裝置,改進后,油封裝置由原來的普通骨架改進為兩個密封倉,兩個密封倉由四個龍骨聯成一體組成,道密封是普通骨架與填料構成,第二道密封為密宮密封。四個龍骨的空間作用是,為觀察道密封串水或擰壓料蓋及更換填料便于維修第二道機械密封,泥漿很難跨越第二道屏障串入軸承,因此保護了軸承,大大增加了它的使用壽命。
?。ǘ┹S承筒改進
在軸承筒上增安一個加油孔,改進了軸承的潤滑方式。軸承是6英寸泥漿泵運轉的主要部件,施工時電機以1450轉/分高速旋轉,軸承潤滑很重要,為此,每一個工作日加注潤滑油(黃油、機油各半),保證了軸承在潤滑油環境中工作,延長軸承壽命。
注:(1)黃油采用鋰基脂黃油,其性能耐高溫,潤滑效果好,每袋黃油0.5公斤,(2)機油采用CC型機油其粘性稍差,易與鋰基脂黃油混合。
?。ㄈ┫卤妙^整體式結構改進
改進前,下泵頭為喇叭型整體式結構,下泵頭與泵殼連接起擋板作用,直接與高流速、高含沙量泥漿泵接觸,下泵頭磨損,氣蝕相當快,也相當嚴重,一般沙壤土情況,一個新下泵頭連續工作4-5天即累計運行70小時后,葉輪與擋板之間的間隙增大,嚴重影響泥漿泵的出漿量,必須更換下泵頭,而泥漿泵是在塘坑和有水的環境中工作的,設備更換和維修困難,改進后6英寸泥漿泵下泵頭為直筒型組合式結構,搬運方便,配件更換和維修容易。
這三方面的創新節約了投資,提高工程效益。主要體現三個方面: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6英寸泥漿泵軸承原來連續工作13-14天報廢,改進后可連續工作60天,軸承壽命提高了5倍左右。第二,設備配件費用大大降低。改進前需換配件費為555.43元,改進后需換配件費用為218.9元,一次性可節約配件費用336.53元。第三,減少了設備維修次數,降低勞動強度。
四、項目應用及效益
通過對6英寸泥漿泵軸承密封技術的改進,目前已在黃沁河機淤固堤工程施工中得到廣泛應用。焦作市安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焦作市黃河工程局、焦作市黃河華龍工程有限公司溫縣分公司都引進6英寸泥漿泵雙密封技術,共計設備80套,在2003年3月止2004年12月,承攬了武陟一局、二局、溫縣、新鄉、鄭州等機淤固堤工程,通過在施工中應用,一套6英寸泥漿泵軸承購制和維修費用每萬方土節約17元,提前工期天數占總整個工期的7%,一套大泵5套6英寸泥漿泵,提前一天可節約費用約0.20萬元,年度共節約了投資31萬元,各個公司均收到可觀的濟經效益。
五、成果完成單位
河南河務局武陟河務局
六、主要完成人
劉長海 李懷前 孟虎生 何紅生 史紀安 趙文利 李紅梅 李會海
曹 剛 陶利芳 王洪偉 陳大根 楊向陽 成淑娟 楊向榮 王迎喜
委初審專家組初審意見
該項創新成果是針對在黃河放淤固堤工程中,防止或減緩泥漿泵的損壞,而設計和研制的雙密封技術。該成果對原泥漿泵下泵頭內部密封結構、潤滑方式和泵頭結構進行了改進,具有3項創新點。改進后的泥漿泵軸承壽命提高了5倍,連續工作時間提高了4倍,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生產90臺,投入使用后,年節資金31萬元。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該成果在黃河機淤工程施工方面,具有廣闊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前景,對治黃工程建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經專家組初審,該成果被評為創新成果一等獎。
(來源:黃河報·黃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