Φ180mm連鑄坯試制GCr15軸承用圓鋼的質量控制
2016-10-13劉玉峰1,白東坤1,李斌2
(1.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棒材廠,內蒙古包頭 014010;2.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內蒙古包頭 014010)
摘 要:介紹了包鋼采用Φ180mm連鑄圓坯在棒材生產線試制GCr15軸承圓鋼的生產工藝,闡述了從煉鋼工序到軋制工序的質量控制關鍵因素。生產實踐表明,在包鋼現有設備及工藝條件下,軸承鋼產品的質量指標均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關鍵詞:Φ180mm連鑄圓坯;GCr15軸承鋼;質量控制
滾動軸承必須具備高的疲勞壽命、良好的耐磨性能、高且均勻的硬度、適宜的沖擊韌性,一定的耐大氣和油脂腐蝕能力,能夠承受長期交變載荷。因此,軸承鋼也是特殊鋼中質量要求較高的鋼種之一[1]。近年來,中國軸承市場逐漸看好,行業發展較快,從而帶動軸承鋼的需求量逐漸增加。軸承鋼市場的特點就是總體用量大且穩定。目前國內的年需求量大約為300萬t,其中GCr15占85%,GCr15SiMn占10%,其它如滲碳軸承鋼等占5%。軸承鋼的冶煉方法,從20世紀30—40年代傳統的酸性平爐、堿性平爐、堿性電弧爐冶煉,發展到今天的綜合爐外精煉工藝(LF+RH、LF+VD、SKF-MR法等)。生產工藝歸納起來有3種:一是電爐流程,即電爐—二次精煉—連鑄或模鑄—軋制;二是轉爐流程,即高爐—鐵水預處理—轉爐—二次精煉—連鑄—軋制;三是特種冶金,即真空感應熔煉(VIM)、電渣重熔(ESR)—軋制或鍛造[2]。包鋼2009年開展了軸承鋼的試制工作,相繼開發了連鑄大方坯二火成材、連鑄圓坯直接軋制等工藝路線,均獲得了成功。文章介紹了采用連鑄圓坯軋制GCrl5軸承鋼的生產控制及產品質量等。
1 包鋼軸承鋼生產工藝路線的確定
根據目前的裝備現狀,棒材廠軸承鋼的生產可以選擇以下3種工藝路線:
工藝路線Ⅰ:轉爐—LF爐—VD—大方坯連鑄—軌梁開坯152mm方坯—棒材廠軋制(直徑不超過100mm)。
工藝路線Ⅱ:轉爐—LF爐—VD—大方坯連鑄—特鋼分公司開坯152mm方坯—棒材廠軋制(直徑小于100mm)。
工藝路線Ⅲ:轉爐—LF爐—VD—Φ180mm連鑄圓坯—棒材廠軋制(直徑不超過100mm)工藝路線Ⅰ和Ⅱ都是走二火成材的工藝路線,噸鋼成本將增加270元/t。工藝路線Ⅲ可以實現一火成材,通過對棒材廠現有軋機裝備能力核算,重新設計粗軋孔型系統,可以實現Φ180mm圓坯的軋制。因此,棒材廠軸承圓鋼軋制采用一火成材的工藝路線Ⅲ。
2 GCr15軸承鋼冶煉過程質量控制
2.1轉爐冶煉
采用120t復吹轉爐生產GCrl5軸承鋼,為降低鋼中初始氧含量,轉爐終點采用高拉碳,將轉爐終點鋼中碳含量控制在0.1%以上。為減少出鋼過程下渣,出鋼時在出鋼口進行擋渣。在出鋼過程中全程吹Ar,并加入適量小粒白灰以利于精煉爐的造渣操作。
2.2LF爐外精煉
在精煉工序主要采取了優化精煉渣系、控制合適的鋁含量及精煉結束的軟吹時間等措施,精煉過程中全程吹氬,以保證LF爐的精煉效果和生產節奏。
2.3VD真空脫氣處理
LF鋼包爐完成造渣、成分和溫度的調整后,將鋼包運送到VD工位。冶煉軸承鋼時,采用較弱的吹氬模式,在保證鋼液面不裸露前提下,將軟吹時間控制在10min以上,這樣可使鋼液和爐渣充分均勻化和反應,使鋼中的夾雜物充分上浮并被爐渣吸收。有利于脫氧、脫硫、去除非金屬夾雜物,均勻鋼液成分及溫度。
2.4連鑄控制
軸承鋼的w[O]要求嚴格,GB/T18254—2002[3]中要求連鑄鋼中w[O]≤12×10-6,因此,生產軸承鋼時采用全程保護澆注,鋼包到中間包采用長水口,并進行吹氬保護,中間包到結晶器采用浸入式水口,中間包和結晶器分別采用中包覆蓋劑和結晶器保護渣,減少了連鑄過程中的二次氧化,并使鋼中夾雜物得到充分的上浮和吸收。為有效控制鋼的低倍質量,加強了連鑄中包過熱度的控制,要求過熱度控制在30℃以內。VD后的鋼水經五機五流圓坯連鑄機拉成Φ180mm連鑄坯,鑄坯拉速1.8~2.0m/min,采用結晶器電磁攪拌,使用軸承鋼專用保護渣。
2.5氣體及夾雜物控制
2.5.1w[H]的控制
氫為間隙元素,對軸承鋼有害無益,鋼中較多的氫在鋼材上會產生白點及氫脆,且分布極不均勻。白點破壞鋼體的連續性,惡化了鋼的物理特性,為此,采取以下措施:
(1)在高真空度下適當增大攪拌強度;
(2)提高裝備水平,增大真空設備的抽氣能力;
(3)采用M–EMS,電磁攪拌使鋼水旋轉,旋轉的鋼水使氣體集聚長大并上浮,鋼中氫含量也得到相應減少;
(4)鑄坯及軋后緩冷是避免由[H]引起白點的有效措施。
2.5.2w[O]的控制
氧化物夾雜是軸承鋼中非常具有危害性的,對疲勞破壞有顯著的影響。氧化物夾雜尺寸越大,引起的應力集中也越強。鋼中的w[O]越高,不僅造成氧化物夾雜數量增多,而且氧化物夾雜尺寸增大,偏析嚴重,夾雜級別增高,因而對疲勞壽命的危害也就加劇。因此,降低軸承鋼氧含量是各鋼廠共同追求的目標。
通過轉爐終點控制、轉爐出鋼下渣控制、轉爐出鋼采用鋁錳鐵終脫氧,鋁錳鐵加入量根據轉爐終點碳含量決定、精煉過程控制鋼中w[A1s]、控制爐渣堿度、VD弱吹氬的軟吹時間和連鑄保護澆注等工序采取的各項措施,氧含量控制在12×10-6以下。
3 GCr15軸承鋼軋制過程質量控制
以試軋Φ60mm軸承鋼為例,闡述軸承圓鋼質量控制。
試軋軸承鋼化學成分見表1。
3.1原料驗收
鋼坯表面不得有目視可見的重迭、翻皮、結疤和夾雜缺陷,不得有深度或高度大于2mm的劃痕、壓痕、擦傷、氣孔、皺紋、冷濺、凸塊和凹坑等缺陷。
3.2加熱制度
碳化物不均勻性一直以來都是軸承鋼控制的難題,其組織是馬氏體基體上分布著過剩的碳化物。由于區域偏析和枝晶偏析而造成的碳化物的不均勻,對軸承鋼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危害。碳化物的不均勻性具體表現為:碳化物液析、碳化物帶狀和碳化物網狀[4]。
生產實踐證明足夠長的高溫擴散時間,可以有效的降低鋼坯的偏析現象,消除碳化物液析,改善碳化物帶狀,并保證后續的軋材上碳化物網狀的析出更加均勻彌散,防止碳化物網狀的大量聚集,提高產品的質量水平。試軋Φ60mm軸承圓鋼時采取的加熱制度為:加熱時間4h,預熱段溫度850~900℃,加熱段1140~1190℃,均熱段1120~1180℃。不允許急劇升溫和降溫,防止坯料過熱、過燒、炸裂、粘鋼、低溫、黑印及脫碳等事故,出現停軋事故按規程及時降溫。
3.3軋制
對1—4架粗軋孔型重新設計,制作相應導衛裝置,滿足Φ180mm圓坯軋制。Φ180mm軸承圓坯經8道次軋制成Φ60mm圓鋼。由于軸承鋼表面質量要求高,軋前準備工作要對活套、過橋、夾板和輥道進行打磨,避免軋制過程中產生劃傷。軋制中勤測料型,避免產生耳子、折疊等有害缺陷。軸承鋼開軋溫度為(1000±20)℃,終軋溫度為950~980℃。
3.4緩冷
軋后鋼材通過冷床快速移鋼,輸送到輸出輥道進行定尺鋸切打捆后,快速將鋼材吊運至緩冷坑。入緩冷坑溫度高于550℃,保溫30h以上。軸承鋼鋼溫低于200℃后,打開緩冷坑罩子,再將軸承鋼吊裝出來再次進行質量檢查、矯直、倒棱、打捆、稱重、入庫。
4 檢驗結果
4.1軸承鋼碳化物
經檢驗,試制的GCr15軸承鋼圓鋼碳化物帶狀為0~1級,液析Z高為2級,無顯微孔隙。由此可以看出,加熱時間4h的碳化物帶狀和液析指標均滿足GB18254—2002[3]標準要求。這主要是由于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充分的高溫擴散,使得基體中的碳元素等偏析大大減輕,碳化物帶狀和液析級別優化,在后續軋制和冷卻的過程中,由于此時圓鋼的偏析較小,碳化物帶狀和液析的析出也相對比較分散,不會出現碳化物帶狀和液析的大量聚集等現象,也達到了降低碳化物帶狀和液析級別的目的。
4.2脫碳層
經檢驗,試制的GCr15軸承鋼圓鋼的表面脫碳層為0~0.14mm,說明4h的加熱時間可以滿足軸承鋼質量要求。
4.3低倍
對軋制的軸承鋼逐爐進行了低倍檢驗。中心疏松、一般疏松及偏析均不大于1.0級,滿足GB/T18254—2002[3]標準中心疏松不大于1.5級,一般疏松及偏析均不大于1.0級的要求。
4.4非金屬夾雜
非金屬夾雜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非金屬夾雜檢驗結果(細系) 級


非金屬夾雜滿足GB18254—2002[3]標準要求。
5 結論
(1)采用Φ180mm圓坯在棒材生產線試制GCr15軸承圓鋼,碳化物液析、帶狀、顯微孔隙、脫碳層均滿足GB18254—2002[3]標準要求,生產工藝可行。
(2)包鋼生產的軸承鋼中氧含量控制雖滿足標準要求,但偏上限,鋼中氧含量控制技術仍需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剛,張小華,許正周.降低軸承鋼液析級別的技術措施[J].江蘇冶金,2008,36(4):69-70.
[2]劉興洪,許曉紅,張旭東,等.GCrl5軸承鋼的冶煉過程質量控制[J].江蘇冶金,2008,36(4):11-12.
[3]GB/T18254—2002,高碳鉻軸承鋼[S].
[4]王德炯,孫華,趙海洋,南鋼軸承鋼工藝研究[J].南鋼科技與管理,201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