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托輪軸瓦發熱案例及處理措施
2021-10-13于海 單丹 錢芳
(沈陽水泥機械有限公司)
(1) 因潤滑油引起的托輪軸瓦發熱
托輪軸瓦潤滑油達到換油標準而未換油,引起潤滑油黏度降低、或油質乳化、或油內含有粉塵雜質等,都能引起軸瓦發熱。
處理措施:潤滑油應該具有抗磨性、抗氧化、抗乳化、抗腐蝕、耐高溫等性能,而且具備較高的黏度系數指標,在托輪軸瓦工作時能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保護托輪軸與襯瓦,所以應該選取專用的潤滑油并定期更換。
(2) 托輪漏油及潤滑裝置脫落引起的軸瓦發熱
因托輪軸密封不好,漏油嚴重,使油位降低,或潤滑油勺脫落,潤滑不足而引起軸瓦溫度升高。
處理措施:更換密封圈使得托輪密封,緊固潤滑勺。
(3) 液壓擋輪的運行速度不均引起的軸瓦發熱
當液壓擋輪上行速度慢且不均勻,而下行速度偏快時,形成了向下的軸向推力,此推力也可使托輪軸與瓦之間產生相對挫動和摩擦。當一個托輪止推盤和軸瓦端部接觸間隙小時,便會出現軸瓦發熱現象。
處理措施:檢查液壓輪的調速閥、節流閥開度和油缸的密封圈。
(4) 因循環水不暢、量少或內部循環水管滲水造成的軸瓦發熱
當托輪內部循環水管老化產生漏水時,造成潤滑油乳化,使油質惡化,軸瓦發熱。
處理措施:根據進出水口的水表、水溫表提供足夠的冷卻水。周期性檢查水表,防止冷卻水雜質過多。雜質過多應酸洗水。
(5) 因瓦口間隙小引起的軸瓦溫升
托輪軸瓦長時間使用,瓦和軸的接觸角度越來越大,同時瓦口與軸的接觸間隙也越來越小,小到一定程度,潤滑油不能進入軸瓦的底部進行潤滑,引起軸瓦發熱。
處理措施:重新開瓦口,瓦口間隙為0.003D(mm)(D 為托輪軸直徑)。
(6) 輪帶與托輪表面受力集中引起的軸瓦溫升
托輪與輪帶在正常受力的情況下,其接觸面光亮,色澤程度應該是一致的,輪帶上無明顯的縱向明暗條紋。若出現明暗條紋,光亮的一側則表明軸承座的軸瓦受力偏大,反之另一側則偏小。若在輪帶暗條紋處出現與托輪脫離接觸的縫隙,其暗條紋面積較大時,則托輪軸瓦將出現發熱現象。
處理措施:將回轉窯托輪慢慢轉動,使輪帶與托輪接觸面達到規定要求,一般60%以上。
(7) 底座與托輪軸承組引起的軸瓦發熱
由于安裝所造成的底座與托輪軸承組引起的軸瓦發熱。
處理措施:新型干法窯采用液壓擋輪,托輪縱向中心線與回轉窯縱向中心線平行,在垂直于回轉窯縱向中心線的垂直面內,每檔內兩個托輪中心點與輪帶中心點應構成正三角形,相互夾角為60°,如圖1所示。只有在此狀況下才能保證各個托瓦受力均衡,從而避免托輪因受到縱向力而使托輪軸端的止推圈和襯瓦面之間產生不合理摩擦,導致襯瓦溫度升高、剛度降低、拉傷變形而失效的嚴重后果。如圖2所示。
圖1 托輪中心點與輪帶中心點構成
圖2 托輪軸端止推圈和襯瓦端面結構
(8) 托輪軸瓦刮研引起的軸瓦發熱
處理措施:球面瓦球面應配合軸承底座進行刮研,每一個25mm×25mm區域的接觸點不少于1~2點,安裝時在接觸面之間均勻涂抹潤滑脂,要求球面瓦能夠運轉靈活,無卡阻,這樣托輪運轉時兩側軸承能達到自我調節,確保托瓦受力均衡。
襯瓦和托輪軸軸頸應呈窄條狀接觸,要求該接觸帶沿著全長連續等寬,即襯瓦工作表面與托輪軸接觸區為一條沿母線上下均勻連續的狹長帶,實際接觸帶A取30mm(見圖3)。由于襯瓦材質多樣,在實際操作中,應考慮各種襯瓦材質本身的特性,對接觸帶的具體數值做出修正。襯瓦兩端瓦口間隙要求每側略大于0.1%d~0.15%d(d為軸頸的名義直徑),如圖4所示。為了保證潤滑,建議將瓦口間隙適當放大,取1.2~1.5mm。
圖3 襯瓦與托輪軸軸頸接觸帶結構圖
圖4 襯瓦與瓦口間隙結構圖
(本文轉載于中國水泥備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