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軋機燒軸承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021-04-13蘇劍
(萍鄉萍鋼安源鋼鐵有限公司)
摘 要 :軋機燒軸承是指軸承在工作的過程中由于過度磨損而出現的卡死現象,通常是零件之間滑動產生的熱量激增導致的塑性形變造成的。一旦軋輥的軸承出現損壞,軋機就無法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滾動軸承失效的情況。
本文通過分析軋機燒軸承的原因,闡釋了其中的損壞原理,并且根據實際操作經驗提出了幾點控制措施,以使的軋機燒軸承的數量有所減少,進而節省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軋機燒軸承概述軋機燒軸承是指軸承在工作的過程中由于過度磨損而出現的卡死現象,通常是零件之間滑動產生的熱量激增導致的塑性形變造成的。軋機燒軸承會減少軸承的使用壽命,一般來說,每個軸承都有預算好的使用壽命。軋機所使用的滾動軸承在出現疲勞蝕點前才能正常運轉,滾動軸承的滾動體在滾道上運轉的工作總小時數就是其壽命。一旦軋輥的軸承出現損壞,軋機就無法正常運轉。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三種滾動軸承失效的情況。
,疲勞點蝕。指軋機在運轉一定時間后,由于受軸承軌道與滾動體之間循環接觸應力的影響,在內外滾道或者滾動體表面出現的疲勞點蝕的現象 ;
第二,塑性變形。指滾動體與滾道的接觸位置出現凹凸不平的表面,主要因為軸承需要承載較大的靜載荷過著沖擊載荷,這會造成局部應力超過材料的承受極限,從而導致塑性形變。同時,出現塑性變形也常常伴有噪音。
第三,軸承磨損。如果工作環境比較惡劣,軸承使用的潤滑在密封不好的情況下通常會造成軸承磨損。
2 軸承過早失效的原因
2.1 裝配和拆卸中的不規范操作
通過實際操作經驗總結,軸承使用達不到預期使用壽命的Z明顯的原因為裝配和拆卸的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軸承的裝配與拆卸都應該使用正確的工具,如果不是符合要求的工具就會造成軸承座與軸承裝配間存在間隙,留有間隙會使軸承的軸承滾道和滾動體出現磨損。這也說明在軸承的裝配與拆卸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正確的工具,這樣安裝的時候可以受力均勻,減少軸承之間磨損。另外,軸承的軸與軸承座間應該按照短應力軋機軸承座以及軸承裝配間的間隙要留出一定的間隙。但是這個間隙不宜過大,因為如果軋輥的軸承座與機架之間的間隙過大的話,軸承座的搖晃程度也會隨之增大,進而造成過度的沖擊載荷作用在軸承上,使軸承的使用壽命減少。同時,過大的沖擊載荷也會影響軸承座的定位,改變軸承座的受力分布情況,使軸承損壞程度加深。
2.2 潤滑使用不當
給軸承使用潤滑是因為要利用油膜起到保護作用,加了潤滑后,油膜可以隔開運動中的滾動體表面,使軸承在運轉過程中能夠穩定的發揮性能,同時增加旋轉的精準度。一旦潤滑使用的不恰當,使用過少或者分布不均勻都會使軸承出現磨損,從而造成軸承的失效。
2.3 油脂污染
有一小部分的原因是污染,主要指油脂的質量下降。油脂由于密封不良出現油脂污染的現象或者油脂本身質量不過關都會造成潤滑的質量下降,達不到理想中的使用性能。軋機的軋輥冷卻使用的是濁環水,這樣就容易使潤滑的油脂出現污染,增加軸承之間的磨損,減少使用壽命。
2.4 保養工作的疏忽
保養不當是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同時人們也更容易忽視,有40%左右的軸承失效是由于后期保養不到位造成的。軸承的備品備件在長時間的使用后需要進行保養工作,這個時候軸承已經承受過載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養護就會出現疲勞損壞的情況。另外,在軋機爬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摩擦,拉焊軋槽會使焊接電流放電,軸承的潤滑膜是無法抵擋電流的沖擊的,所以軸承軌道內會出現電蝕,造成軸承表面的凹凸不平。這樣軸承表面的摩擦就增加了更多了,直接的后果就是軸承內圈、軸承外圈、滾動體都出現磨損,并且這種磨損是不均勻的,造成軸承的使用壽命降低。
3 預防軋機燒軸承的控制措施
軋機燒軸承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一個問題,軋機軸承頻繁出現損壞,不僅對生產進度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增加了生產成本,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措施入手減少軋機燒軸承現象的出現,以使的軋機燒軸承的數量有所減少,進而節省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3.1 軋機軸承的線下裝配調試
首先要保證下線的軋機有一個良好的整體狀態,仔細檢查軋機的軸承座,對軸承座進行清洗,確保里面沒有異物。在裝配前再次確認軸承座內是否有異物或者存在構件變形的問題,如果發現應該立即解決,如果構件變形十分嚴重,應該根據軸承座的裝配要求進行替換。另外,要保證軋機的軋輥平衡裝置是完好無損的,前期工作要對調整裝置進行檢查、清洗和潤滑。與向下壓的螺母之間產生縫隙,從而使軋輥出現較大程度上的晃?,影響受力分布情況。
3.2 加強細節
檢查工作裝配前需要保證軸承座內不存在異物,軸承骨架是密封完好的,滾動體與滾道之間留出適合的間隙距離,對正軸承內套與軋機軸承座。軋輥必須保證整潔,將輥頸清潔干凈,去除表面的油污等異物。軸承內套需要在加熱后再安裝,加熱溫度需控制在規定溫度以內,整個裝配過程都要保證設備表面的光潔度的完整。在裝配完成后,要對軋機進行軸向、徑向的檢查,軸向的調整量控制在5mm之內。還應該檢查與軸承座相關的固定情況,保證各個零部件都處于有效緊固的狀態,對需要潤滑的部件進行潤滑工作,保證軋輥軸承得到均勻的受力。
3.3 軋機軸承的上線裝配調試
在軋機軸承的上線裝配過程中,要保證軋制線是與中心線保持一致的。只有這樣才能使上下軋輥是平行轉動的,也能確保軸承的軸向受力比較均勻。一般情況下,軋機底座的滑軌會有磨損出現,需要事先檢查,否則軋機在運轉過程中會出現晃動,造成軋輥承受超出承受范圍的沖擊載荷,使使用壽命縮短。
3.4 軋機的軸承座及軸承在線使用
工作人員應該及時記錄軋輥軸承座和軸承的使用信息,分析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使用情況,替換掉已經磨損嚴重、失效的軸承。在線操作應該要求標準化操作,調整張力時要循序漸進,并且輔助調整速度方面,避免出現超過材料屈服極限的沖擊力。定期對軋機修復潤滑點,盡量減少長時間不間斷的對軋機進行焊接工作,同時注意多檢測軸承周圍的溫度,發現不正常的現象及時上報并做好準備解決工作。將軋制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不允許在不合理的低溫環境下軋制低溫鋼,保證軋輥能夠保持高效運轉的狀態。在崗的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執行操作規范進行作業,經常檢測軋輥表面的溫度,防止軋輥表面的溫度過高,否則會引起軋輥表面的潤滑油脂保護作用下降。軋機在運轉過程中也會有變形的出現,工作人員也應該勤觀察,減少變形的軋件,避免對軸承座產生影響。
3.5 事故的預防與整改
首先,要做好硬件方面的保養工作,備件要求高質量,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軸承的使用情況,如發現已經失效的備件要及時清理干凈,做好備件的保養防護工作。一旦出現了生產事故,要謹記“設備是基礎,操作是關鍵”的處理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組織專業人員解決問題。同時,也要加強對專業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工人們規范化、操作化的工作技能,培養責任心與信任感,完善生產工藝監督制度,做好事故預防準備。
(來源:中國金屬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