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設備保全中的潤滑管理
2021-01-15胡曉東
摘 要:設備管理工作中潤滑管理被忽視或者沒有放在相應的重要位置是目前生產型企業管理中常見問題。本文從潤滑應用技術服務商角度闡述潤滑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性,旨在引起設備保全相關人員重視并發揮潤滑管理在設備管理中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設備保全;潤滑管理組織;潤滑管理核心;潤滑管理基礎
潤滑管理是設備管理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生產管理、設備點檢維護、油品管理、狀態監測分析、經濟成本分析、技改優化工作、人員素質管理、數據分析應用等的綜合性管理工作。潤滑管理越來越受到設備管理部門的重視,這是現代設備管理理念不斷發展的結果。設備管理部門從維修部、檢維修部、設備部、到保全部,不同的名稱不但包含部門職責演變,同時也伴隨著設備管理理念的不斷進步與演變。正如設備維修方式Z初是事后維修、進而發展到預防維修(PM)和維修預防(MP), 現在隨著設備診斷技術的發展, 正在逐步走向設備狀態預知維修。選擇事后維修還是預知維修策略,其對潤滑管理要求完全不同。
傳統“有油就好”的舊觀念已成過去,過去設備管理者常認為機械只要有油運轉便不會損壞,疏不知今日的設備所要求的精度已大不同前,若使用錯潤滑油輕則機械壽命減短,重則機械損壞以致停工停機,故正確的使用潤滑油,實為新一代維護保養預知保養應具備的觀念。潤滑管理正是考慮如何實現系統設備合理潤滑。我國已于1992年推出個“合理潤滑技術通則”—GB/T 13608,合理潤滑在實際生產潤滑管理中,仍有許多可探討的地方。
1、潤滑管理組織
潤滑管理從人人都在做而無專人負責原始狀態,到設立潤滑工程師后變成潤滑工程師的專有工作。如何把潤滑管理與設備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需要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進行組織。一般情況建議如下:
1.1設備保全部
設置潤滑管理工程師,專職負責潤滑管理與技術支持。主要崗位職責:
(1)負責全廠設備潤滑管理工作。制定潤滑管理制度、潤滑相關人員的職責范圍、考核辦法,監督執行。
(2)匯總全廠設備潤滑選型、用量、潤滑周期,進行確認。
(3)負責油液回收處理,再生利用標準的制定。
(4)確認關鍵設備潤滑監測/檢測標準制定,包括潤滑點溫度、振動、油液質量檢測等。
(5)配合機械工程師改進設備潤滑系統和裝置,參與設備事故潤滑問題的分析研究。
(6)培養提高潤滑相關崗位人員的潤滑認識、使用、處理等技術水平。
(7)收集國內外潤滑管理先進經驗,了解新型潤滑產品、潤滑方式、潤滑設備等信息,結合本廠需要,組織推廣應用和業務技術培訓。
1.2車間管理
設置專職/兼職潤滑技術員,負責車間設備潤滑管理與技術支持。主要崗位職責:按照潤滑工程師統一標準,編制重要設備潤滑卡片。明確單臺設備潤滑點數、對應潤滑劑型號、潤滑周期、潤滑量;指定潤滑操作人員、再潤滑操作規程、廢油處理方法。供潤滑操作使用。
1.3生產部門
設置潤滑操作員,按照設備潤滑卡片標準執行潤滑操作,監控設備潤滑狀態。并要求填寫“設備潤滑實施表”。
1.4維修部門
設置潤滑管理員,負責設備維修過程中潤滑監督與技術支持。主要崗位職責:
(1)通過油品檢測等手段,確認設備潤滑劑使用壽命是否終止;
(2)制定換油操作流程及控制點,確定油品清理排放、沖洗、加油過程中的驗收標準;
(3)確認潤滑劑型號、加油量,重點設備加油盤車后取油樣保存。
2、潤滑管理的核心
對于剛開始組織起潤滑管理工作的單位,其工作千頭萬緒很難抓住其核心,成為潤滑相關問題的救火隊。以下幾項工作作為潤滑管理核心內容,需要首先進行制定相應管理制度,做到位后潤滑問題也相應減少了。
2.1六定
定點、定人、定質、定量、定法、定周期(定狀態);
(1)定點
確認設備潤滑點、加油位置、潤滑點數量。避免出現潤滑點油劑錯加、漏加等情況發生。
(2)定人
設備潤滑專人負責,嚴禁未通過培訓人員操作。避免出現如某制瓶機高溫軸承轉動不暢,現場人員補加普通齒輪油解決當時軸承啟動問題,但之后普通齒輪油高溫下結焦積碳導致軸承徹底卡死。
(3)定質
確定潤滑劑型號。避免出現錯加、混加,更換品牌或提升潤滑劑性能需潤滑工程師確認,更換時徹底清理設備內部舊油脂。選用代用混用時,尤其要注意油品標準和油品相容性問題。
(4)定量
設備潤滑劑并非越多越好,過多可能產生散熱不良、溫升、鼓泡、溢油等不良狀況。反之潤滑不足也是不利于設備合理潤滑,因此要求對各個潤滑點進行定量裝油及定?補加是必不可少的。
(5)定法
隨著設備制造技術發展,潤滑方式也不斷的創新,從原先的手工加油脂潤滑、油池潤滑等,發展到現在單點自動加脂,集中潤滑系統等應用,大大提高了設備潤滑水平。選擇與設備工況匹配的潤滑方式或對原有潤滑方式進行改進,往往能解決長期困擾的設備潤滑不良問題。
(6)定周期(定狀態)
Z早提出的是定時潤滑,到了維護周期所有設備都補加油脂。后來發現不同設備潤滑點的潤滑周期隨著其工作溫度、運轉速度、載荷大小、潤滑劑種類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不同潤滑點均有各自的潤滑周期,有些是按分鐘、小時、天、周、月或是年為周期。確定潤滑周期是設備維護過程中的重要工作,以達到設備Z優潤滑狀態。
當然再潤滑周期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對于工況不穩定,設備狀態變化的位置,Z佳的再潤滑時間是根據設備狀態來確定。比如根據溫度、振動的統計數據來判斷設備潤滑狀態。
2.2二潔
(1)加油工具清潔
對于加油工具的潔凈問題,人們往往有各自的標準,有些認為表面無泥沙即可,有些認為不能有粉塵污染。根據相關資料獲知一般滾動軸承油膜厚度0.1~0.3um,齒輪油膜厚度0.1~1.0um,滑動軸承油膜厚度0.5~50um,NAS1638標準中控制污染物顆粒自5um開始。而肉眼可見顆粒物直徑Z小為50um。也就是通常認為潔凈的加油工具,如果沒有按照規定清潔,很有可能將污染物帶入潤滑劑。這些污染物的顆粒已經遠遠大于油膜厚度,并將可能造成設備摩擦副磨損或者過濾器堵塞等情況發生。
(2)加油部位清潔
同理加油部位在加油前或者打開前要對其周圍進行清潔。設備故障起因往往就來自于對這些細節的疏忽。
2.3一密封
跑冒滴漏也是設備潤滑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改善密封,杜絕泄漏和污染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是關乎設備良好潤滑的重要舉措。很多設備缺油故障根本原因與設備存在泄露有關。
2.4三過濾
做到領油過濾,轉桶過濾,加油過濾。潤滑劑中存在異物,可能會對設備造成致命的傷害,造成停產損失。潤滑劑在不同的容器包括油箱之間轉移時,均要加過濾裝置。
3、潤滑管理的基礎
選擇合適的潤滑產品是潤滑管理的基礎工作。不同潤滑劑在不同工況下形成的油膜厚度、油膜強度均不同,對設備潤滑點是否滲透到位、能否粘附住、能否及時散熱、能否耐受其環境溫度/水汽/酸堿腐蝕/輻射等等問題都需要考慮。
3.1參照設備推薦
對于特殊設備關鍵潤滑點,很多設備設計生產方會指定潤滑產品甚至潤滑周期及加油量。這對潤滑管理人員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信息,尤其在對設備不熟悉時,設備推薦是優先選擇。但是也不排除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
比如某些設備產品已更新換代,潤滑手冊依然參照代設計者推薦,殊不知潤滑技術也在不斷發展;某些設備制造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設計制造技術,但沒有同時引進潤滑技術。這時需要潤滑管理人員擁有自行選擇潤滑產品的能力。
3.2 LETS選擇
自行選擇潤滑產品,首先要了解設備工況特點,同時要熟悉潤滑劑各項理化指標。其中Z主要關注的是設備L.E.T.S.即負載、環境、溫度、速度四個方面因素。一般低速重載的工況選擇粘度較高油品,反之高速輕載的選擇粘度較低油品。
(1)負載-L
負載大小不同,需要考慮潤滑劑粘度和極壓抗磨性能指標。
H = high: C/P
M = medium: C/P = 5-10
L= low: C/P > 10
(C:設備額定負載 P:實際負載)
潤滑劑的潤滑性包括油性、抗磨性和極壓性等性能。
油性主要是指潤滑劑減少摩擦的性能。
抗磨性是指潤滑劑在輕負荷和中等負荷條件下,潤滑劑中的極性物,在摩擦部分金屬表面上形成理化吸附膜,從而起到防止磨損作用。
極壓性是指潤滑劑在低速高負荷或高速沖擊摩擦條件下,即所謂的極壓條件下防止摩擦面發生燒結、擦傷的能力。
主要參考潤滑劑的四球磨斑直徑、焊接載荷、梯姆肯OK值、FZG齒輪承載等級、法萊克斯試驗Falex、高頻線振蕩(SRV)測試相關數值。
(2)環境-E
很多潤滑劑使用效果不佳,并不是潤滑性能不夠,而是潤滑劑不適用于該設備環境工況。比如耐氧氣、耐水沖淋、耐燃油礦物油、耐鹽、耐酸堿等,需要選擇適合的基礎油、稠化劑調配而成產品。
(3)溫度-T
使用溫度范圍是選擇潤滑劑的重要參考指標,需要考慮潤滑劑傾點(低溫流動性)、抗氧化性、揮發性、滴點、粘溫指數等參數。
以選擇高溫潤滑脂為例,除了考慮油脂高溫時是否變稀流失外,還需考慮基礎油能否在該溫度下保持穩定狀態。
(4)速度-S
摩擦副運動速度是選用油品粘度的主要依據,對于潤滑脂其油脂速度值需匹配軸承Dn值。
4、結語
潤滑管理是一項系統工作,涵蓋組織管理、制度制定、技術支持等方面工作;是設備保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維保工作扎實了后續維修工作就減少,據統計能產生1:10的經濟效益;潤滑管理是企業正常生產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潤滑管理能有效減少設備計劃外停機檢修降低停產風險。
參考文獻:
[1]李葆文等,規范化的設備潤滑管理,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08
[2]汪德濤,潤滑技術手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P641-653
[3]夏瑜,重型開式齒輪潤滑應用淺談,2009中國水泥技術年會暨第十一屆全國水泥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 (2010 / 10) , P234 – 243
[4]趙艷萍等,設備管理與維修,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P167-169
(來源:四川省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