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頸卸荷槽超聲波探傷“七字探傷法”
2020-12-08超聲波探傷是工業上無損檢測的方法之一,是我國鐵路貨車輪軸的檢測重要手段之一,在鐵路貨車輪軸及零部件探傷作業中,車輛系統的探傷人員經過多年的實際工作,總結出了鐵路貨車車軸軸頸卸荷槽超聲波探傷的“七字探傷法”:
提:靈敏度數巧提高,細微缺陷抓得牢;
核:基本信息核對清,探傷重點記心中;
查:檢查軸端中心孔,排除干擾無漏洞;
定:三指交替來定規,探測穩定不出位;
診:發現異波好診斷,擺動探頭裂紋現;
比:同種輪軸相對比,裂紋波形有規律;
鑒:退卸磁探來鑒定,持續改進目標清。
“七字探傷法”的具體詮釋:
提:在日常靈敏度校驗后,實際探測時,將靈敏度在校驗值基礎上再提高4-6dB,以不出現過多雜波為前提進行探傷作業,在裂紋初發期,在反射波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不放過較小的裂紋缺陷,發現裂紋波后再將靈敏度回復到原來的校驗值,進行判定。
核:每條輪軸探傷前,必須認真核對及輪軸卡片、輪軸標記,詳細掌握輪對組裝和軸承壓裝的基本信息,探傷時做到心中有數,對輪對組裝及軸承壓裝時間較久的和缺陷多發廠家及部分進口車軸、提速重載車軸進行重點探傷檢查。
查:檢查車軸端面、中心孔等探傷工作面質量,有凸臺陡坎、飛邊毛刺必須清除,保證探傷表面平整,符合探傷要求。均勻涂抹鐵路專用滾動軸承軸承脂,發現有大中心孔的輪軸影響探傷時,直接退承磁探。
定:探頭指向中心孔,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交替搭在軸端中心孔用以定位,使探頭均勻受力2N-5N,以20mm/s-50mm/s的速度在中心孔與軸端螺栓孔之間的環形區域內作步進式往復移動,并偏轉3°-5°掃查。
首先拇指、中指夾住探頭兩側以食指搭在中心孔定位沿周向及徑向(以食指屈伸實現徑向移動探頭)作步進式往復移動,并偏轉3°-5°掃查到軸端面的1/3周;然后交替手指,用拇指和食指夾住探頭兩側以中指搭在中心孔定位沿周向及徑向(靠拇指和食指擺動實現徑向移動探頭)作步進式往復移動,并偏轉3°-5°掃查到軸端面的另外1/3周;Z后再交替手指,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探頭兩側以拇指搭在中心孔定位沿周向及徑向(靠食指和中指屈伸實現徑向移動探頭)作步進式往復移動,并偏轉3°-5°掃查到軸端面的Z后1/3周;以此循環掃查,使探頭受力更均勻,掃查面更全,操作更方便,保證穩定的探傷靈敏度。
診:發現可疑裂紋波后,沿徑向移動探頭波形位置變化不大(因探頭在軸端徑向移動范圍有限,聲束受中心孔深度的影響),周向左右擺動探頭,裂紋波起伏迅速猛烈,且前沿陡峭,波根清晰,不象一般固有反射波及油脂等形成的反射波變化不大,起伏緩慢,波根較粗,基本一周出現。但在裂紋的初發期(多發生在軸頸根部腐蝕區)反射不強的情況下,很難與一般固有反射波相區分,如果周向左右擺動探頭,波形起伏迅速猛烈,不論波高多高,而且只在軸頸某一處存在,凡符合特征的,就要考慮退承磁探。如果反射波在一周存在,周向左右擺動探頭,波形也有嚴重的起伏現象(要與一般固有反射波及油脂等形成的反射波相區分),多數是加工刀痕缺陷(嚴重的導致應力集中產生裂紋),也要考慮退承磁探。
比:發現難以判定的可疑波后,可與同一輪軸且同軸承型號的兩端或與其它壓裝同型號軸承、同材質、同軸型的輪軸做規律性對比,因材質、結構相同,對超聲波的反射有一定規律的,來判斷與其它不同的可疑波。
鑒:Z終以退卸軸承磁粉探傷鑒定結果為準。由探傷工長召集探傷工及有關人員共同會診判斷,對于退卸后經鑒定無缺陷的,認真分析可疑波產生的原因;對于存在裂紋及缺陷的,比較退卸軸承前、后的波形區別,總結經驗,提高探傷準確率、降低探傷誤判率。
運用“提、核、查、定、診、比、鑒”探測判斷軸頸根部或卸荷槽裂紋及缺陷時,關鍵是做好“核、定、診、比”。“核”是做到在探傷前對輪軸自然情況有個了解,確定探傷重點輪軸的前提條件;“定”是保證探頭掃查范圍更全面,受力更均勻,探傷靈敏度更穩定的推廣方法;“診”是判斷裂紋傷波的重要手段,也是“七字”探傷方法的重中之重;“比”是發現反射波形規律,總結經驗的?效途徑。
(來源:鐵道車輛資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