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軸承行業智能制造升級”的提案》的答復
2020-10-30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一、聊城市軸承行業現狀
軸承主要由鋼球、套圈、保持器組成,其中Z主要的部件是鋼球。
聊城有軸承鋼球生產企業近百余家,規模有大有小,其中以山東東阿鋼球集團和東阿縣華濤鋼球為代表。東鋼集團和華濤鋼球規模分別居全國和第三位,東阿縣是全國生產鋼球Z大的地區,占全國鋼球總量的三分之一之多。經過近30年左右的發展,軸承鋼球行業在國內已經進入了停滯期,出口國外又遭受環保部門和反傾銷的調查。近十年來,市場上鮮有經得起檢驗的新產品問世。雖然生產數量我們是一流的,但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的經濟下行,國家去產能、去庫存的政策導向使很多水泥、礦山企業深受重創,作為直接下游企業的軸承鋼球行業也迎來寒冬,一些企業關、停、轉此起彼伏。加之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就行業的實際狀況和國家相關部門對工業發展的具體要求而言,鋼球行業下一步如果想繼續發展,就需要順應經濟形勢,轉型高科技發展,實現工業化智能制造。
二、聊城市軸承行業存在的問題
(一)服務市場能力低。從目前我國軸承行業產品結構來看,技術含量較低的普通軸承生產能力已較為充足;而高精度、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軸承,具有特殊性、能滿足特殊工作條件的自潤滑軸承,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有較大發展空間。從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來看,我國每年仍需大量進口高端軸承。因此,國內高科技含量軸承鋼球生產能力不足,影響整個軸承產業的發展。
(二)缺乏連續的研發能力。根據調查,東阿縣鋼球生產企業有100余家,擁有省級“研發中心”的企業只有東鋼集團和華濤鋼球,省級研發中心建設率只有2%,國家級的研發中心更是沒有,研發力量不足,鋼球生產技術提升速度緩慢,實現工業化智能制造還有較大距離。
(三)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軸承鋼球、套圈、保持器在制造業中是一個比較小的產業,爭取國家對高端軸承產業幫扶政策能力差,缺少相關的研發資金支持。社會融資和銀行貸款不適合作為獲取資金的渠道,否則將會增加財務成本,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智能制造升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在行業發展下行的勢頭下,加大資金支持、獲得政策幫扶才是硬道理。
三、發展聊城市軸承行業的思考與建議
(一)智能制造升級是大勢所趨。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滑動軸承行業企業將把調整軸承產業生產結構作為重點投資方向。我國軸承制造商通過加大研發力度、引進國外先進生產工藝和經驗等手段,不斷提高生產設備智能化,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高精度鋼球生產能力,符合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加強對智能制造升級的重視程度,對企業研發給予資金支持。國家工信部《中國制造2025》提出工業強基的概念,重視基礎零部件的生產制造。但對于智能制造升級,真正落實到實處的很少,研發費用幾乎全部由企業自己承擔。以政策補貼的形式,促進校企合作或企業與相關行業研究機構的合作,瞄準智能制造升級,開展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以支撐產業并持續發展。此外,培育一批創新能力較強的技術領軍人才和后備技術人才,提高企業的研發高質量產品的能力。
(三)突出抓好產業鏈條延伸。以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為基礎,明確產業延伸的方向和重點,發展研究、制造、銷售、物流及其它生產性服務業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在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環節,為產業集群內的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抓住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吸引龍頭企業或配套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聚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