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轉窯托輪軸承襯瓦外循環冷卻供油的改進
2020-10-21叢龍成 侯平陽 于奇
(天能水泥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 要:為解決傳統回轉窯托輪軸瓦的自潤滑方式存在的托輪浸水冷卻損傷接觸面、慢轉期間潤滑效果不佳、油液中污染物無法過濾等弊端,對回轉窯托輪軸瓦潤滑方式進行改進,采用集中供油系統替代托輪油勺、淋油盤的自潤滑方式解決上述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回轉窯托輪;軸承襯瓦;潤滑
1 存在問題
我公司兩條Φ4.3 m×64 m回轉窯在運行過程中出現托輪和輪面大面積剝落問題,導致運行時振動較大,見圖1。托輪軸瓦采用自潤滑裝置,即油勺跟隨托輪軸轉動,將油池中的潤滑油帶入淋油盤,潤滑油再通過淋油盤的淋油孔流向托輪軸面進行潤滑,為避免輪帶通過托輪將筒體熱量傳遞給軸瓦造成瓦溫上升,采用直接在托輪表面淋水并將托輪輪面浸入水面的冷卻方式,因與托輪輪面接觸的冷卻水存在油液以及各種雜質,無法進入循環水系統再利用,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并且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軸瓦發熱的問題。
圖1 回轉窯托輪、輪帶接觸面剝落損傷
2 問題分析
由于采用的直接在托輪表面淋水并將托輪輪面浸入水面的冷卻方式,托輪和輪帶接觸時形成的“水擊”現象加劇托輪、輪帶表面點蝕的形成,并造成大面積剝落,造成回轉窯運行振動較大。
此外由于回轉窯托輪軸瓦采用的是油勺潤滑,在回轉窯長時間停窯后開始慢轉時,托輪軸面和軸瓦缺乏潤滑油,此時的潤滑狀態為僅僅依賴于軸瓦和軸面黏附的潤滑油,處于邊界潤滑狀態。即使回轉窯主傳開啟,進入正常轉速,托輪軸和軸瓦因轉速較低,也無法完全進入動壓潤滑狀態,而是處于混合潤滑狀態,即包含邊界潤滑、薄膜潤滑、動壓潤滑。存在邊界潤滑,軸瓦就會產生磨損,產生的顆粒物必然會污染油液。此外由于在托輪表面淋水,冷卻水會通過托輪密封圈接口進入托輪軸承座污染油液,以上問題也會造成軸瓦發熱。
3 改進措施
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公司決定停用托輪淋水和浸水冷卻,對回轉窯托輪軸瓦潤滑系統進行改造。
(1)拆除托輪支撐裝置內的油勺和淋油盤。利用原軸承座上蓋的孔洞安裝淋油噴桿(見圖2)。拆除托輪軸承座的電加熱器,將其作為回油口(見圖3藍色部分),托輪軸承座內不再存儲潤滑油,拆除自潤滑裝置,避免油液內的污染物被帶入托輪軸瓦造成發熱。
圖2 改進后的淋油系統
(2)每個支點加設一臺潤滑站,同時為4個托輪軸瓦供油潤滑(見圖4)。潤滑站油箱帶有電加熱器,以取代托輪軸承座被拆除的電加熱器。潤滑站的板式換熱器用于解決停用托輪淋水和浸水冷卻后的散熱問題,結合托輪球面軸承座的循環水路共同形成了密閉的散熱系統,加強散熱效果的同時消除了冷卻水污染浪費的問題。潤滑站的雙筒網片式過濾器在潤滑油的循環過程中過濾掉了油液中的污染物,凈化了潤滑油。通過在進油管路進入每個托輪軸承座前的手動球閥控制軸瓦的供油量。
(3)在啟動回轉窯前先開啟潤滑系統,在托輪軸面和軸瓦的楔形空間內獲得充足的潤滑油后再啟動回轉窯。
4 改進效果
通過以上改造,停用了托輪淋水和浸水冷卻方式,消除了托輪、輪帶的“水擊”現象,托輪、輪帶接觸情況明顯改善,未發生新的剝落現象,也節約了大量的水資源。同時托輪軸瓦由自潤滑改為強制潤滑并加裝了熱交換和過濾裝置,其潤滑狀態也大為改善,運行至今未發生軸瓦發熱現象。
來源:《水泥》2020年第2期